媒体人探讨中国足球未来:要和足球客观规律接轨,和世界足球接轨

来源:虎扑直播吧

11月19日,媒体人亚迅在微博上发了一条消息,表达了自己对未来如何打造中国足球的看法。

关于雅迅,可以从大连著名居民朱元宝的评价中学一二:牛逼!又见到雅洵了!在中国足球陷入困境的时候,亚顺能如此冷静、执着,实属难得!亚迅原本是媒体人,在足协工作,多年前来到大连踢球。希望全国足球界能齐心协力,推荐好词好策,真正做到依法发展足球。

以下是亚讯微博全文。

对中国足球近期危机的几点思考和看法:

在基本确定我们将再次无缘2022年世界杯之后,各行各业的老师和专家都对中国足球,尤其是业内同行发表了专业意见,对国家队、联赛和行业的未来持悲观态度。个人认为,由于2016年以来行政干预力度较大,房地产行业崩盘,在叠加疫情冲击三重因素的影响,中国足球确实已经到了近十五年的最低谷.关于中国足球未来如何建设,我最近和一些业内人士研究讨论后发表了一些个人看法。我的朋友圈里有很多专家和专业人士。希望老师们能够批评,交流思想。

关于中国足球,有两个基本要素依然存在:

1.自2012年校园足球在中国开展以来,年轻一代参与足球的普及程度实际上已经大大超过了90后、00后学生。这并不是说校园足球一定能培养出顶级球星,而是会让更多的年轻人对足球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即使他们被电子竞技分流,对足球的基本理解和参与者的基础知识依然存在。理论上,会有更多的球迷(虽然不一定是中国足球迷)。

第二,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在中国各个年龄层和社会层面仍然享有无与伦比的关注。虽然网络上的语音量不如电子竞技,但并不是每个年龄段的人,每个人都擅长在网络上发言。从观看数据来看,大多数中青年人还是会通宵观看预赛。(国足1-1战平澳大利亚,超过1234万人通过CCTV-5直播观看比赛,观众份额高达18.37%,中心城市收视率高达1.01%,同时获得全国网和中心城市双网。)

中国足球在两个基本面还在的情况下,如何在短时间内改变和打破?就个人而言,最大的必要就是和足球客观规律接轨,和国际足球惯例接轨,和世界足球接轨.

国家品牌名称团队级别:

1.国家队要有明确的建队思路,打造一支以核心球员为中心的稳定球队。这是国家品牌团队这几年一直缺少的。按照世界足球的客观规律,球队总是以球星为核心打造球队,而不是以教练或“军官的意志”为核心。然而本届国家队,没有看到清晰的建队思路,谁是这支国家队建队以来一直以来的核心?球队持续稳定的打法是什么,我们要踢什么样的足球?似乎没有球员是不可替代的。

相反,郭子皓抛出了“团结就是铁”的口号(后面没有提到),这本身就很危险。纵观全世界, 几乎没有任何球队会把球队的精神理念,和主教练个人绑定.职业教练的特点是流水线作业,即使瓜迪奥拉齐达内带队2-3年,也要下课。在职业压力和球队管理矛盾的多重影响下,没有弗格森、温格这样的教练能够带领球队超过十年。这是职业足球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当球队以“团结就是铁”为口号时,本身就是把球队捆绑在主教练这个负责人身上,这本身就是缺乏建队思路和不规范的做法。

2.在备战和比赛节奏上,要与国际接轨。国家队习惯在赛前训练2-3周,甚至在疫情之前。这给了球队更多的时间去准备比赛,但同时也让球员们很难在几个月内找到比赛状态。放眼国际足坛,大多数国家的惯例是联赛结束后向国家队报到,三五天内参加预赛。武磊也没有表现出对球队的不熟悉。持续的比赛,让球员可以继续自己的日常训练和比赛状态,同时也不影响国家队的比赛质量。随着职业足球的快速发展,FIFA国际比赛日,早已经不是赛会制的备战,无论是亚洲区预选赛还是欧洲国家联赛,都是全年穿插,每个月都有两场比赛的节奏。如果跟不上国际潮流,国家品牌的培养和备战步伐跟不上全世界足球比赛的节奏和体系,恐怕中国足球离国际足球会越来越远。

除了国字号,中国足球的另一大危机来自联赛:

1,联赛是人们日常最经常接触的足球赛事,也是普通人最多能走进足球场的机会,承担着传播足球文化、传递足球价值观的任务.我们的联赛本质上是体育表演,联赛的意义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为国字号“培养人才”的层面。近十年来,在“金元足球”政策和功利思想的引导下,中国联赛的价值观实际上发生了偏差,变成了“胜利就是一切”“有钱就能赢”,这本身就是对足球和体育精神的误解。

2.明年联赛要尽快恢复主客场:由于近十年房地产行业与职业足球高度绑定,受房地产行业三条国家红线的影响,加上疫情的影响,俱乐部举步维艰,联赛失去了根基。尤其是失去了根植于城市代表和社区的现代职业足球理念。两年的锦标赛式比赛和高频率的主客场比赛让联盟的关注度直线下降。虽然有多重因素和困难,但很难想象如果联赛明年继续以赛事为基础的比赛,会对整个足球生态产生什么影响:当地赛区已经两年没有举办职业比了。

赛了,他们的工作人员还都在吗?还有人知道怎么办赛吗?媒体记者这两年不少转行、离开,来年还有人会继续带来高质量的赛事报道吗?中甲、中乙低级别比赛,将持续下滑到什么程度呢?

3,联赛保持健康发展,应该打破政策壁垒,寻求更多的收入来源。在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下,职业联盟其实走到了一个两难的境地:在体育版权和消费市场上,国内职业联赛已经不再是最有竞争力的产品,被诸多项目瓜分。一方面要完成收入指标,要为俱乐部赚钱,一方面又要保持高关注度,制作出好的内容产品,提升观赛质量。这本身就是互相矛盾的两件事。

个人认为,要提高联赛观赏性:因为废除过去几年不合理的、违背世界足球规律的、中国特色政策限制。建议废除"U23政策”,各俱乐部没钱以后,本身也要启用年轻队员,这个政策的原始逻辑已经不复存在。同时我们的外援政策应该和亚冠接近,更多的放开外援名额,提升联赛的观赏性。在这一点上,我也极力支持联赛顶住压力扩军,满足亚足联的技术要求,我们的联赛目前看场次和其他国家相比,确实需要增加。特别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一个稳定,持续的赛制,不能联赛政策朝令夕改,这对于联赛的发展破坏性无疑是巨大的。

个人认为,要增加联赛的商业价值,首先要增加关注度。这里边,或许需要我们短时间内,暂时做出一些经济层面的战略舍弃。就像NBA总裁斯特恩,可以来央视主动拜访,请央视免费播出NBA,最后打开了“潘多拉魔盒”,造就了NBA在中国的成功一样。中超联赛,在当下的舆论、市场环境下,短时间内不适合“收费观看”,“高版权费”,降低版权门槛,让更多的人,更多的渠道能看比赛,扩大联赛影响力,让更多的人重新关注联赛,走回球场,让联赛重新恢复关注度,进而获得更高的商业价值,在当下疫情冲击和足球俱乐部崩盘的双危机下,要比几千万版权费更加重要。

个人认为,联赛的商业收入,应该想办法更加多元化。打破政策壁垒,国家体育信息、足球信息的开放,足球电竞赛事的运营,媒体产品的销售,甚至是虚拟电子产品NFT的引入,都应该努力尝试成为新的联赛收入增长点。

4,对于现行的俱乐部股改,在各地遇到了不同程度的阻力,本质原因个人认为,是地方政府领导对于足球俱乐部之于城市、之于工作成绩暂还没有统一明确的认识。政府+国企+俱乐部的运营模式,本身参与高度市场化的职业足球联赛,其最终效果如何,个人并不看好。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妨借鉴北京老旧小区物业改造的模式:政府托底和居民自治及物业公司管理共同经营的模式。政府在老旧小区无物业的情况下,只起到托底,保证最基本运营。寻求更高品质服务,可以选择居民代表引入物业(体育管理公司)或居民自治(俱乐部会员制)。在现阶段足球舆论负面,市场萎靡的情况下,政府托底和企业支持短时间内必不可少,但从俱乐部长远健康发展来看,一定是尝试会员制,尝试持续提升俱乐部的造血功能。个人认为,目前中超仅有国安、申花、鲁能三家俱乐部,具备了尝试会员制的文化基础和社会基础,只有一个健康、可持续的联赛,才能让联赛走出困境。

5,联赛本身是市场化行为,靠养而不靠修。对于联赛,最好的发展就是行政干预越少越好,让联赛能够“自然生长”,足球文化的建立靠的不是行政指令而是日积月累。联赛脚踏实地,稳定赛制,尊重球员、尊重球迷、尊重投资人,足球人放下架子,多进入社区,多拥抱青少年,拥抱社团和社会组织,多联动球迷,在社会中培养和建立健康的足球价值观,几年之后才会预期有好的未来。

不要浪费每一次危机,在巨大的危机面前,中国足球应该深入思考,我们搞足球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进世界杯吗?马来西亚世预赛,主场五六万人同样热情高涨,大年初一的越南,场地也绝对爆满,他们恐怕没有机会进入世界杯,但是不影响足球带来他们更多的鼓舞、带给他们积极的力量。

如今市场上,做青少年足球培训的俱乐部和机构很多,国门打开之后,想送孩子出国训练的家长也很多。但是,只有一个让人们有荣誉感的国家队,有一个让人们有信心的联赛,才能让这样的现象持续,让更多的孩子坚定地走足球这条道路,让更多的孩子爱上足球,让更多的家长坚定信心,让更多看足球的观众和球迷,通过体育感受到一份积极的正能量。